一個$72,一箱50個$67
特色 : ◎太陽能充電 ,自動感光夜間亮起。
◎裝置超高亮度LED 4顆 。
◎夜間警示燈距離200公尺左右,每分鐘約閃爍60-65次/分。
材質:燈殼→PC(耐衝擊性)、把手→PP。
應用:在能見度差的環境上使用譬如在交通錐插上警示燈, 可提高接近者的注意,或加裝L片鎖在安全圍籬上做警示危險區。
太陽能警示燈/把手型(Solar Warning Light with Handle)是一種結合了太陽能充電技術與便捷把手設計的移動式警示裝置。其核心功能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中,透過高亮度的LED閃爍,有效警示行人、駕駛或其他作業人員,以確保施工、交通或戶外活動區域的安全。
此類警示燈的設計精髓在於一體化和便攜性。
警示燈頭(燈罩): 通常採用**PC(聚碳酸酯)材質,具備高透光性、耐衝擊性、抗UV(紫外線)**的特性,以保護內部元件並確保警示光線的穿透力。
把手(握把): 主要採用ABS或PP(聚丙烯)等耐衝擊塑料,其人體工學設計便於手持、搬運,且底部或側面常設有吊掛孔或**固定片(L片)**介面,以適應多種安裝場景(如交通錐、安全圍籬)。
太陽能板: 內嵌或外置於燈體頂部,多為單晶或多晶矽,用於吸收日光轉換為電能。
電源與控制系統: 包含充電電池(如鎳氫Ni-MH,容量多為800mAh左右)、光敏電阻(光感應元件)及控制電路板,實現白天自動充電、夜間自動閃爍的功能。
光源: 一般採用4顆或以上的超高亮度LED(發光二極體),顏色多為紅光或黃光,閃爍頻率通常在60-100次/分鐘。
太陽能警示燈/把手型因其無需外接電源、安裝便捷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
道路交通與工程: 施工路段、道路維修、橋樑養護、事故現場、臨時交通管制點。
工業與建築工地: 危險區域警示、圍籬標識、高空作業區劃分。
公共安全: 停車場、碼頭、機場跑道維護、戶外大型活動導引。
個人與戶外: 露營、緊急停車警示、居家臨時維修。
太陽能警示燈的運作基石是光電轉換技術。
光伏效應: 太陽能板(光伏電池)吸收光子能量,將其轉換為電能。高品質的單晶矽太陽能板轉換效率可達16%~18%。
充電與儲能: 白天,電能通過充電控制器儲存於內建的充電電池中。電池容量(例如800mAh)決定了其夜間持續供電的時長。
這是實現「自動化」的關鍵。
光敏電阻(Photoresistor): 作為感光元件,其電阻值隨外界光線強度變化。白天光線強時,電阻變小,控制電路判斷為「充電模式」並關閉LED。
夜間啟動: 當光線減弱至預設閾值(即黃昏或夜晚),光敏電阻電阻值增大,控制電路切換至「放電模式」,啟動LED閃爍。
閃爍電路: 採用振盪電路或微控制器來控制LED的通斷,形成穩定且具有穿透力的閃爍頻率(如90次/分鐘),以最大化警示效果。
警示燈的有效性主要取決於以下指標:
項目
指標說明
參考數值
警示距離
在夜間或低能見度下的可視距離。
200公尺至500公尺
LED亮度
單顆LED的發光強度。
16,000 mcd至18,000 mcd
閃爍頻率
每分鐘閃爍的次數,影響視覺捕捉度。
60-100次/分鐘
續航能力
電池飽滿時,可連續工作的夜晚數。
至少3個夜晚
A. 環境友善與節能
零能耗: 警示燈依靠太陽能充電,無需消耗市電或更換一次性電池,實現零電力成本。
低碳環保: 減少電池廢棄物和化石燃料發電需求,符合綠色工程理念。
B. 高機動性與安裝便捷性
無線設計: 擺脫電線和插座的限制,可隨時隨地部署。
多功能固定: 把手設計使其可直接插入交通錐、吊掛於欄杆,或透過L片固定在安全圍籬上,安裝與拆卸極為迅速。
C. 維護成本低
LED光源壽命長,太陽能板和充電電池(可充放電500次以上,壽命1-2年)維護或更換頻率低,整體生命週期成本低。
A. 依賴光照條件
陰雨天續航: 連續的陰雨天或冬季日照不足會影響充電效率,可能導致續航力下降。
安裝位置: 必須安裝在能直接接收陽光的位置,高樓、隧道或陰影處效果差。
B. 電池壽命與性能衰減
充放電次數限制: 充電電池(如Ni-MH)有固定的充放電次數壽命,隨時間和使用頻率會逐漸衰減。
低溫影響: 極端低溫會降低電池的放電效率和容量。
C. 初期成本與防盜
相較於傳統電池供電警示燈,太陽能款的初始購買成本通常較高。
由於其高機動性,在無人看管的戶外環境中,有較高的失竊風險。
太陽能警示燈/把手型作為戶外安全設備,其材質的選擇至關重要。
優勢: 卓越的耐衝擊性(俗稱防摔)、優異的耐熱性(耐日曬)、良好的透光性、具備抗UV處理(防止長期日曬下黃化或脆化)。
重要性: 確保燈殼在惡劣天氣、施工碰撞中不受損,並維持警示光的亮度與色度。
優勢: 耐候性(耐受溫度變化、潮濕)、化學穩定性、適中的剛性,且成本效益高。
設計考量: 止滑設計和標準化尺寸的把手,確保能穩固地插入各品牌交通錐。
高品質的太陽能警示燈應具備高標準的IP防護等級(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例如IP65或更高。
IP65: 意味著完全防塵("6"級),且可抵抗低壓噴水("5"級),足以應對戶外下雨、淋水和塵土飛揚的工地環境。
隨著全球對公共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以及各地對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規範的日益嚴格,太陽能警示燈的市場正穩步增長。
基礎設施投資: 全球各地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道路擴建和維護項目持續增加需求。
綠色採購趨勢: 政府和大型工程公司傾向採購更環保、節能的產品,推動太陽能產品的普及。
電池技術升級: 採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如鋰離子或磷酸鐵鋰電池,以延長續航時間和電池壽命,同時提高對低溫環境的耐受性。
高效能太陽能板: 採用轉換效率更高的光伏材料,以縮小太陽能板面積,維持相同甚至更高的充電效率。
智能互聯功能: 未來的警示燈可能整合物聯網(IoT)模塊,實現遠程監控電量、閃爍模式、甚至提供GPS定位,以便管理者即時掌握設備狀態和部署位置。
多功能整合: 結合感應器,實現移動偵測警示、環境亮度自適應調節等更智能的功能。
在採購太陽能警示燈/把手型產品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警示距離與亮度: 確保LED亮度(mcd)和警示距離能滿足實際應用場景的需求。
續航能力: 確認其在連續陰雨天或電池低電量下仍能持續工作的時間。
材質與IP等級: 選擇PC燈殼和高IP等級(如IP65/IP66)的產品,以確保耐用性。
電池類型: 考慮電池的壽命和在不同氣候下的表現。
安裝兼容性: 確保把手設計能兼容現有的交通錐或圍籬固定方式。
太陽能警示燈/把手型是當代安全警示領域中,集節能、環保、便捷於一身的典範產品。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太陽能技術與便攜式設計的完美結合。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特別是電池與IoT技術的發展,這類警示燈的性能、續航和智能化程度將會不斷提升,在未來安全工程和交通管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