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種圍籬尺寸:180(寬)*120CM(高)
石墩重量:約10±1kg
石墩尺寸:21.5x24.5x12cm
施工圍籬是建築及公共工程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之一。它不僅是物理性的界線,用以區隔施工區域與公共空間,保障行人與車輛的安全,更是資訊傳遞和市容美化的重要載體。在眾多圍籬類型中,如「丙種圍籬」或「簡易圍籬」這類型的設置,通常適用於工期較短、規模較小、或臨接次要道路的工程,其規範與要求雖較全阻隔式圍籬簡便,但在維護公共安全與環境整潔方面,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將深入探討這類圍籬的定義、法規依據、材質選擇、設置重點與未來展望。
施工圍籬的核心功能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安全防護: 防止非施工人員(尤其是兒童)誤入工地,避免工區內雜物、碎屑飛濺,保障外部行人與車輛安全。
環境管理: 阻擋部分噪音和粉塵擴散,維持市容整潔。
訊息傳達: 設置工程告示牌,公開工程資訊、緊急聯絡方式、施工許可證等。
在台灣的公共工程或建築工程規範中,圍籬常依阻隔程度、材質、設置環境分為不同類型。雖然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將所有圍籬命名為「甲、乙、丙、丁」,但地方政府或專業規範中常有類似的分類:
全阻隔式圍籬(甲種/標準型): 通常為密閉式鋼板或金屬板,高度較高(如2.4公尺以上),適用於工期長、規模大、臨接主要幹道的工程。
半阻隔式圍籬(乙種/改良型): 下半部為密閉板材,上半部為透空網狀結構(如鋼絲網),適用於對視線阻擋要求較低或特定區域。
簡易圍籬(丙種/臨時型): 通常採用紐澤西護欄、預鑄混凝土塊、塑膠阻隔體,或搭配簡易網狀結構(如菱形網、方網、波浪網)而成。
若以「丙種圍籬」來代稱簡易圍籬,其主要特性在於快速架設、高度與阻隔性較低,以及機動性強。
適用情境:
工期未滿3個月或臨時性的道路、管線、橋梁等線狀工程。
臨接道路寬度較小(如8公尺以下)的工程。
人行道改善、臨時挖掘等不需設置大型密閉圍籬的短期作業。
常見結構: 紐澤西護欄+菱形網/方網、活動式鋼網圍籬、水槽/注沙塑膠護欄。
設置目的: 主要為警示和引導交通動線,而非完全阻隔。
簡易圍籬的設置依循《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其子法、《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以及各縣市的《建築物施工管制辦法》或《施工圍籬設置管理要點》。
項目
規範要求(參考一般標準)
高度
一般簡易圍籬高度通常在1.2公尺以上。
寬度
一般簡易圍籬寬度通常在2.0公尺以上。
材質
網狀部分:鍍鋅鋼線網(菱形網/方網)。
底座或基座:紐澤西護欄(混凝土或塑膠)、活動式腳座。
顏色/警示
應塗布黃黑或橙白相間之斜紋油漆、螢光漆或貼附反光紙/反光貼條,以確保夜間警示效果。
穩定性
應設置支撐系統(如斜撐),以防範風吹或外力造成移位或傾倒。
簡易圍籬的選擇多以耐用、輕便、可重複使用為原則。
紐澤西護欄(New Jersey Barrier):
優點: 混凝土材質極為穩定,能有效吸收撞擊力;塑膠(PE)材質可灌水或沙,輕便且可快速佈設。
應用: 作為圍籬的基座或獨立作為交通引導與物理阻隔。
鋼絲網/菱形網:
優點: 成本低廉、通透性高、風阻小。
應用: 架設於基座上方,增加圍籬高度,主要起到警示和簡易阻擋的作用。
簡易圍籬的效能往往取決於其附屬設施的設置:
警示燈具: 於轉角處、大門處、以及圍籬沿線間隔處,設置太陽能警示燈(紅光閃爍)或施工警告燈,以增強夜間可視性。
反光標誌: 於圍籬本體貼附高亮度反光貼紙,特別是轉彎和突出處,以符合法規要求。
指示標誌: 依交通需求,設置改道標誌、限速標誌、施工警告標誌等,以引導車流和人流安全通過。
簡易圍籬的設置流程相對簡便,但仍需恪守標準作業程序:
勘查放樣: 依據施工圖和交通維持計畫,確定圍籬設置範圍和線位。
基座定位: 優先佈設紐澤西護欄或基座,確保底部平穩且不影響排水。
立網/面板安裝: 將網狀結構或簡易面板固定於基座或支柱上,確保連接穩固。
警示設施加裝: 裝設警示燈、反光條、指示標誌,並檢查所有警示設施是否正常運作。
邊緣處理: 檢查圍籬底部與地面的空隙,確保不會有雜物溢流。
由於簡易圍籬多用於道路工程或交通熱點,其維護管理比全阻隔式圍籬更為重要。
即時修復: 簡易圍籬容易因車輛擦撞或強風而受損。任何損壞、傾倒、缺失都必須立即修復或更換,確保不產生安全漏洞。
清潔美化: 圍籬應定期清洗,保持油漆、反光條的清晰可辨,避免張貼與工程無關的廣告。
動態調整: 隨著施工進度推進,簡易圍籬的範圍可能需要頻繁移動。每次移動都需重新檢查穩定性、警示設施和交通引導的正確性。
挑戰 (Challenge)
影響 (Impact)
應對策略 (Countermeasure)
穩定性不足
易受強風或輕微碰撞而傾倒,造成交通阻礙甚至危險。
底部基座需注滿水或沙,或採用混凝土紐澤西護欄;加裝斜撐或配重塊。
夜間可視性差
警示效果低,容易造成夜間交通事故。
確保反光貼條亮度符合標準,警示燈具數量足夠且電量充足。
防塵/降噪效果低
簡易圍籬通透性高,難以有效阻擋粉塵和噪音。
搭配帆布或防塵網在內側包覆;加強灑水與低噪音工法的使用。
拆除與復舊
施工完成後,簡易圍籬拆除後的場地清理與路面復舊。
拆除時須將所有基礎、支架完全清除,並依規定復舊人行道和路面。
現代工程管理已超越單純的「安全法規」要求,更注重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即使是簡易圍籬,也應將其視為與市民溝通的介面。
美化設計: 雖然簡易圍籬較少大規模彩繪,但可利用制式圖案、綠色植栽牆等元素進行美化,或在顯眼處張貼在地文化、公益宣導等資訊,減少工地帶來的視覺衝擊。
資訊透明: 簡易圍籬旁的告示牌應清楚標示工期、聯絡人、施工內容,並提供QR Code供民眾掃描查詢進度或反映問題。
在綠色工程的趨勢下,簡易圍籬的材料選擇也應考慮永續性。
再生材料: 鼓勵使用可回收塑膠製成的紐澤西護欄或活動式面板。
模組化設計: 採用模組化、標準化設計的簡易圍籬系統,確保拆除後材料可100%重複用於其他工程,減少廢棄物。
丙種(簡易)圍籬作為施工圍籬體系中靈活、機動的一環,是確保小型、短期工程安全與交通順暢的關鍵設施。其設置的核心精神在於**「最小干擾,最大警示」**。
從法規的強制性設置,到實務上的精確佈設、嚴格維護,簡易圍籬的好壞直接影響公眾對工程品質與政府管理的觀感。隨著科技發展,未來圍籬或許將整合更多智慧元素,例如:即時感測器監測圍籬穩定性、動態電子看板即時更新交通資訊,使簡易圍籬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也能成為都市景觀中高效、智慧、友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