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計畫、公共建設與土地開發過程中,常會聽到「甲種圍籬」與「乙種圍籬」這兩個名詞。所謂的圍籬,顧名思義是指一種用於隔離、界定範圍或維護安全的臨時性或半永久性設施。依據《建築法》以及地方主管機關的相關規範,建築工地在施工期間必須設置圍籬,以確保行人、車輛與工地人員的安全。
「乙種圍籬」即是其中一種分類。與甲種圍籬相比,乙種圍籬通常用於 非主要幹道、巷弄或人流車流較少之地段,在安全性要求稍低的區域,可以採用相對簡單、輕便的施工方式。其功能以 維護施工區域界線、避免外人隨意進入工地、維持市容整潔 為主要目的。
依據我國各縣市建管單位的規範,建築工地必須依周邊環境特性,選擇設置甲種或乙種圍籬:
甲種圍籬:適用於人潮密集、主要幹道或學校、醫院周邊,結構必須堅固,通常採用鋼板、H 型鋼骨架等,並具備完整基座及排水措施。
乙種圍籬:則用於次要道路或交通影響較小之地區,材質可以較簡便,如角鋼搭配鐵網、木板、竹片、PVC 板等,施工成本與時間較低,但仍須符合高度、穩定性及安全性基本規範。
大部分縣市政府規定:
乙種圍籬高度至少需 1.8 公尺以上,避免行人輕易跨越。
應保持結構穩固,不得因風雨倒塌。
需維持整潔,不得張貼或懸掛與工程無關之廣告。
乙種圍籬雖然相對簡易,但設置仍有多重考量:
安全維護:防止外人進入工地,避免墜落、誤踩危險區域等事故。
界線劃分:清楚區隔施工用地與公共道路,避免混用與爭議。
市容維持:雖然不如甲種圍籬美觀,但仍能避免施工雜物外露,維持一定環境品質。
施工便利:乙種圍籬施工速度快,對於小型工程或短期施工尤其適合。
成本考量:相比甲種圍籬,乙種圍籬用料與工法更為經濟,能減少業主支出。
乙種圍籬可依施工需求與場地條件選擇不同材質,常見類型如下:
角鋼+鐵絲網型
利用角鋼作為立柱,固定鐵絲網或鐵網片。
成本低、透視性佳,常見於農地開發或臨時倉儲。
缺點是防護力較低,無法防止細小碎石飛散。
木板圍籬
使用木材或合板釘製而成。
外觀較自然,可上漆或貼布提升美觀。
易受天候影響,耐用度不足。
竹片圍籬
傳統工法,成本最低,常見於農村或短期工程。
具透氣性,但安全性有限。
PVC 或塑膠板圍籬
輕便、可重複使用,施工快速。
色彩可調整,較符合都市環境需求。
鐵皮板圍籬(簡易型)
使用薄鐵皮或波浪板固定於立柱上。
防護效果佳,但若固定不良容易因風力倒塌。
測量定位:依土地邊界放樣,確認立柱位置。
基礎處理:部分情況需埋設混凝土基座,以提高穩定性。
立柱安裝:間距通常 2–3 公尺,以確保結構支撐力。
面板固定:依材質將木板、網片或PVC板固定其上。
檢查與加固:確保垂直、穩定,避免空隙或銳角。
項目
甲種圍籬
乙種圍籬
適用範圍
主要道路、人潮密集區
次要道路、巷弄、低流量區
高度
通常 2.2 公尺以上
通常 1.8 公尺以上
材質
鋼板、鋼骨、混凝土基座
木板、鐵絲網、竹片、PVC板
成本
高
中低
美觀性
較佳,常須彩繪或綠化
普通,可依需求簡易處理
安全性
高,能防擋物體飛散
基本,防止誤入為主
中小型建築工地:如透天厝、新建倉庫或舊屋翻修。
道路挖掘工程:臨時性道路維修、管線施工。
農業或臨時設施:農地開發、臨時倉儲或貨物堆放場。
社區維護:公園整修、學校操場改建等公共工程。
展覽或活動場地:短期展會、臨時攤位區隔。
乙種圍籬雖然施工簡易,但若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市容雜亂與安全隱憂。因此,使用單位需定期檢查與維護:
結構檢查:避免因風雨傾倒。
清潔維護:移除張貼廣告、垃圾堆積。
補強加固:若發現鏽蝕、木板鬆脫,應立即修復。
照明反光:夜間工地建議加裝警示燈或反光貼紙。
隨著城市美學與環境永續概念抬頭,乙種圍籬的設計也逐漸朝向 美觀化、環保化與重複使用化。例如:
環保材質:使用可回收塑膠板、竹材或金屬網,降低浪費。
模組化設計:採用可拆卸、可重複使用的圍籬系統,方便搬遷與回收。
景觀融合:在圍籬外觀彩繪、裝置植栽,提升市容品質。
智慧監測:結合感測器,監控圍籬傾斜、破損,提升安全性。
乙種圍籬雖然不是最高規格的防護設施,但在中小型工程、巷弄施工或短期計畫中,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以較低成本快速完成施工區域的安全隔離,達到維護秩序與降低風險的效果。未來隨著都市環境品質提升的需求,乙種圍籬的設計勢必會更注重 美觀、安全與環保,朝向兼顧功能與永續發展的方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