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105cm
◎底部寬度:63cm
應用:用於交通施工、圍籬施工、工程施工作為防撞、圍堵、隔離之用。
道路隔離設施主要分為連續型(如紐澤西護欄、波形護欄)和點狀/區塊型。連續型設施主要用於引導和阻止車輛穿越分隔帶,而點狀緩衝設施則專注於吸收和減緩單點或區塊的極端衝擊能量。
防撞桶(Impact Attenuator Barrel)正是點狀緩衝設施的代表,其設計目標是:在發生高速衝擊時,通過自身的變形和內部水體的特性,將車輛的動能降到最低,從而顯著減輕事故的嚴重性。
充水式防撞桶主要採用高分子聚合物(通常為PE或HDPE)通過滾塑工藝製成,其內部中空,可注入水或砂土來增加重量和穩定性。
材質:PE/HDPE – 提供結構的強度和耐候性。
形式:充水式 – 通過注水實現變重和液體衝擊吸收。
功能:緩衝吸收 – 專門設計用於吸收失控車輛的正面衝擊能量。
充水式防撞桶的市場定位是:道路末端、分流起始點、T字路口中央分隔帶末端等極易發生正面衝擊的高風險點。它們通常以**陣列形式(Array)**部署,以滿足對不同速度衝擊的緩衝要求。
充水式防撞桶的緩衝性能,源於其獨特的結構和內部水體的物理特性。
充水式防撞桶在遭受衝擊時,能量吸收通過以下三種複合機制實現:
結構變形吸收(Deformation): 桶體壁和蓋子在受到衝擊時發生破裂和塑性形變,將一部分動能轉化為結構變形的能量。
水體能量吸收(Hydrodynamic): 這是最關鍵的機制。水體在受到衝擊後,會產生巨大的流體壓力和運動。水體本身的質量(重量)和其在擠壓瞬間的湍流和噴濺,能高效地吸收並分散車輛的衝擊動能。
質量慣性阻止(Inertial Resistance): 充水後桶體擁有較大的質量,提供了必要的慣性阻力,有效減緩車輛的速度。
A. 結構設計
圓柱或方形: 桶體設計必須確保在衝擊時能均勻地從中心向外破裂或變形,以最大化能量吸收的效率。
連接與固定: 桶體底部必須設計有穩定的固定點,以防止在未受衝擊時因風力或輕微擦碰而移動。同時,桶體之間通常不進行剛性連接,以保證每個桶體獨立吸收衝擊。
注水與排水: 必須有設計合理的注水孔和密封蓋,確保水體不洩漏,且能快速部署和移除。
B. 陣列部署的層次緩衝
為了應對不同速度的衝擊,防撞桶通常採用多級陣列部署:
前端(低速緩衝): 靠近車道的部分可能設置為空桶或少量注水,以緩衝低速擦碰。
中段(中速緩衝): 逐漸增加注水量,以應對中等速度的衝擊。
後端(高速緩衝/終端): 設置為完全注水,或與路基、固定障礙物緊密相連,以應對最高速度的衝擊。
這種層次遞進的部署方式,能夠使車輛在衝擊過程中經歷一個逐步減速的過程,避免了單次、高強度衝擊對車內乘員造成的傷害。
防撞桶主要採用新料PE/HDPE通過滾塑成型,確保桶體的壁厚均勻、結構堅固、且具備抗UV和耐候性,以應對長期的戶外環境。桶體的顏色(通常為黃色、橙色或紅色)必須具備高可見度。
充水式防撞桶的安全性能必須通過嚴格的碰撞測試來驗證,才能應用於實際道路。
防撞桶的安全性能通常遵循國際標準(如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的NCHRP 350或MASH標準)。
安全目標: 測試的核心目標是確保在規定的衝擊速度和角度下,車內乘員的**加速度值(G值)**保持在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內,避免車輛發生反彈或側翻。
測試陣列: 測試會模擬不同車型(從小型車到皮卡)在不同速度(如70 km/h, 100 km/h)下對防撞桶陣列的衝擊效果。
中央分隔帶/護欄終端: 這是最常見的應用。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或護欄的起始/終止處,提供一個柔性的過渡區,避免車輛直接撞擊堅硬的護欄末端。
收費站島頭: 用於保護收費站的混凝土島頭、儀器設備以及過往車輛。
T字/Y字分流口: 在道路分流的尖端位置,作為緩衝障礙,引導車流並吸收誤闖的車輛。
橋墩與建築結構保護: 在車道可能撞擊到橋墩、高架橋柱等剛性結構的區域,提供一級緩衝保護。
設施類型
主要功能
衝擊吸收機制
應用場景
充水式防撞桶
吸收動能、減緩衝擊
結構變形 + 水體分散
道路末端、T字口等單點正面衝擊
紐澤西護欄
引導、隔離、阻止穿越
結構剛性 + 傾斜面導向
道路分隔、連續車道隔離
充水式防撞桶的初始成本較高(特別是與簡單的紐澤西護欄相比),但其提供的極致安全保護帶來了更高的長期效益:
人命保障: 顯著降低了高風險點的事故死亡率和重傷率。
設備替換: 雖然桶體在衝擊後會報廢(一次性或多次性),但其保護了昂貴的固定結構(如橋墩、儀器),總體節省了巨額的結構維修費用。
水體管理: 在寒冷地區,必須在水中添加防凍劑,以防止水結冰後變成剛性結構,失去緩衝作用。
檢查與修復: 必須定期檢查桶體的水位和密封性,確保緩衝質量。一旦遭受衝擊,必須根據測試標準立即更換整個陣列中受損的桶體。
空間要求: 防撞桶陣列需要較長的緩衝距離和較大的橫向空間,這在城市狹窄路段可能成為限制。
充水式防撞桶是現代道路安全體系中能量吸收與人體保護的專業設施。它以其水體流體力學的獨特緩衝機制,在道路高風險衝擊點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望未來,充水式防撞桶將會與智慧交通技術深度整合:
智能水位監測: 桶體內置無線感測器,實時監測桶內水位和防凍劑濃度,並遠程向維護中心發送數據,確保其緩衝性能隨時處於最佳狀態。
預衝擊警示: 陣列前端集成雷達或感應器,當偵測到高速物體逼近緩衝區時,自動觸發閃爍警示燈或電子標誌,向駕駛員發出最後的警告。
多功能緩衝介質: 開發新型的複合緩衝介質(如泡沫、凝膠或混合物),以優化在不同氣溫和衝擊速度下的緩衝效果。
總而言之,充水式防撞桶是保障道路設施終端安全、降低事故嚴重性、維護用路人生命的專業級緩衝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