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墩重量:約10kg
石墩尺寸:21.5x24.5x12cm
一個80元
圍籬石墩,或稱圍籬混凝土基座、防溢座,是現代建築工地、道路工程和臨時管制區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它們不僅作為垂直圍籬面板的結構支撐,確保圍籬在強風、車輛碰撞或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穩定性與抗傾覆性;同時,作為防溢水與界線的物理屏障,有效阻止工地泥水和雜物溢流至公共空間,維護市容整潔與公共安全。
本文將從工程規範、力學原理、材料技術、施工管理和綠色環保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圍籬石墩的設計要求、功能性、不同類型之間的差異,以及其在現代都市基礎建設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圍籬石墩」在工程中通常指的是以下兩類結構:
固定式圍籬混凝土基座(防溢座):
定義: 專為全阻隔式圍籬或半阻隔式圍籬設計的帶狀或分段預製/現澆混凝土基礎。
功能: 透過自身的重量(自重)和與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穩定力矩,抵抗圍籬面板承受的風力或側向推力,防止圍籬傾倒(抗傾覆)或滑移(抗滑動)。此外,它也是圍籬下端與地面之間的防溢堤,阻止泥漿、積水外溢。
臨時/簡易圍籬配重塊(活動式石墩/紐澤西護欄):
定義: 用於簡易圍籬或活動圍籬的單元式配重結構,如預鑄混凝土塊、灌水塑膠護欄、或紐澤西型(New Jersey Barrier)護欄。
功能: 提供快速、機動性的基座,主要用於短工期、線狀道路工程或交通引導。其優勢在於易於搬運與重複使用。
無論是固定式或活動式,圍籬石墩都肩負著以下三大核心使命:
A. 結構穩定(Structural Stability):
它是圍籬系統的重心所在。石墩的重量和底部面積決定了圍籬的抗傾覆力矩,這是圍籬抵抗風載荷的關鍵。
B. 物理阻隔(Physical Barrier):
作為防溢座,它填補了圍籬面板底部與地面之間的空隙,是符合工程規範中「底座和地表間須設防溢座」規定的實體結構。
C. 交通警示與引導(Traffic Guidance):
尤其是紐澤西護欄類型的石墩,因其特殊的斜面設計和標準的黃黑或紅白配色,能有效吸收衝擊力、引導錯誤車輛回歸車道,並作為夜間警示的載體(可安裝警示燈和反光條)。
圍籬石墩的設計必須經過嚴格的力學計算,主要針對兩種破壞模式:
抗傾覆(Overturning Stability):
原理: 風力 ($F_w$) 作用於圍籬面板會產生一個傾覆力矩 ($M_{overturn} = F_w \times H$),其中 $H$ 為風力作用點高度。
石墩作用: 石墩的自重 ($W$) 及其重心到傾覆點的距離 ($B$) 產生一個穩定力矩 ($M_{stabilizing} = W \times B$)。
設計要求: 必須確保安全係數(FS) $\text{FS} = M_{stabilizing} / M_{overturn} \ge 1.5$ (或依規範要求)。
抗滑動(Sliding Resistance):
原理: 風力或側向推力 ($F_{horizontal}$) 試圖推動石墩。
石墩作用: 石墩的自重 ($W$) 與石墩底部和地面之間的摩擦係數 ($\mu$) 產生抗滑動力 ($F_{resistance} = \mu \times W$)。
設計要求: 必須確保安全係數(FS) $\text{FS} = F_{resistance} / F_{horizontal} \ge 1.5$ (或依規範要求)。
圍籬石墩的幾何尺寸和配重要求並非隨意設定,需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圍籬高度與密閉性: 圍籬越高、密閉性越好(如全阻隔式圍籬),其受風面積越大,風力載荷越高,要求石墩的自重也必須越大。
地區風載荷: 沿海地區或颱風頻繁地區的設計風速較高,需要更重、更寬的基座。
基礎土壤條件: 若設置於鬆軟或高地下水位地區,地基承載力可能不足,設計時可能需要擴大石墩底面積以分散壓力。
附屬設施(如綠美化): 如果圍籬上加裝了如帆布、綠色植生牆等額外設施,會增加風阻,石墩的配重也必須相應提高。
對於高強度要求或永久性圍籬,僅依靠自重可能不足,需輔以錨定和加固:
支柱錨定: 圍籬的鋼柱應深入石墩內部或預埋於現澆混凝土基座中,確保支柱與基座的剛性連接。
地錨與土釘: 在土壤條件允許或風載荷極高的情況下,可採用鋼索將石墩與土釘或地錨連接,額外提供抵抗拉拔的下壓力。
圍籬石墩最常見的材質是混凝土,其規格必須符合工程標準:
混凝土強度: 應符合設計圖說要求,常見強度為 $140 \text{kgf/cm}^2$(約 $2000 \text{psi}$)以上。
鋼筋配置: 為防止混凝土基座在搬運、吊裝或輕微沉降時破裂,內部需配置適當的鋼筋網(如竹節鋼筋),以提供抗拉應力。
尺寸規範: 各縣市的《施工圍籬設置管理要點》對防溢座或基座的尺寸有明確要求,例如:
固定圍籬: 混凝土基座必須完全拆除,地面回填夯壓。
簡易圍籬(如紐澤西護欄): 通常要求寬度在 $1.0 \text{m}$ 以上,高度在 $0.8 \text{m}$ 以上。
石墩的製造方式直接影響其成本、強度和施工效率:
特性
預製混凝土基座 (Precast)
現澆混凝土基座 (Cast-in-place)
適用性
臨時性圍籬、工期長但需機動調整的圍籬。
永久性圍籬、工期長、需要與地基或地下結構共構的圍籬。
優點
品質穩定、快速安裝、可重複使用、現場無濕式作業。
整體性強、可依地形調整形狀、與地基結合度高。
缺點
需吊裝設備、接縫多(易洩漏泥水)、搬運成本高。
需現場模板、養護時間長、拆除復舊困難且費用高。
除了結構穩定性,防溢座還需具備實用性:
防溢溝槽: 優秀的防溢座設計,應在其靠近工地一側設置導水溝槽,將工地內的積水導流至工地內部排水系統或沉砂池,避免溢出。
警示塗裝: 圍籬基座外露部分,應依規範進行警示塗裝(如黃黑斜紋),或加貼反光貼條,提高夜間或視線不良時的可辨識度。
紐澤西護欄(New Jersey Barrier)是圍籬石墩中最具代表性、功能最全面的預製單元。
紐澤西護欄採用特定的雙斜面幾何設計,最初用於分隔交通車道:
導向設計(Deflection): 底部較陡,用於阻止車輪;上部較緩,用於在低速撞擊時引導車輛爬升,利用車體自重產生反向穩定力矩,減少車體損壞,並使車輛回歸原車道。
重量優勢: 由於是實心混凝土,單元重量大(可達數百公斤),為簡易圍籬提供了極佳的抗傾覆能力。
模組化: 底部設計有連接孔,可通過鋼索或連接銷將單元串連起來,形成連續的結構體,增強整體防護能力。
特性
傳統混凝土基座/防溢座
紐澤西護欄 (NJ Barrier)
主要功能
結構穩定、防溢水、固定圍籬。
交通導引、防撞、簡易圍籬基座。
適用圍籬
全阻隔式/半阻隔式固定圍籬。
簡易圍籬、活動圍籬、交通管制。
復舊難度
較高(需破碎移除)。
較低(可吊離重複使用)。
防撞設計
無防撞導向設計。
具備緩衝與導向設計。
圍籬石墩的管理維護,是確保工地安全的最終保障:
基座沉降監測: 對於長期工程,應定期檢查石墩與地面的接合處,防止因地基土壤沉降導致石墩傾斜,影響圍籬穩定性。
接縫處理: 預製石墩之間的接縫、以及石墩與地面的接縫,應使用砂漿或密封膠處理,確保防溢功能不失效。
清潔與警示: 定期清洗石墩表面的泥土和汙漬,確保警示塗裝和反光貼條清晰可辨,特別是位於交通繁忙區域的紐澤西護欄。
緊急加固: 在發布颱風或強風警報時,應立即對圍籬石墩進行額外的配重(如沙袋或水袋)或鋼索斜撐加固,以應對突增的風載荷。
在綠色營建的趨勢下,圍籬石墩的製造和使用也面臨環保要求:
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鼓勵在不影響結構強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使用再生粒料替代部分天然粒料,製造混凝土基座。
模組化與重複使用: 大力推廣模組化、標準化的預製石墩和紐澤西護欄,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多工程間的重複利用,減少建築廢棄物。
拆除與復舊的責任: 根據規範,固定圍籬的混凝土基座在完工後必須完全拆除,地面恢復原狀。這要求施工方在規劃之初就將拆除成本和復舊責任納入考量。
圍籬石墩,無論是作為固定圍籬的結構基礎,或是作為交通管制的移動堡壘,都是現代工程中安全與責任的具體化體現。其設計不僅是單純的幾何與材料堆砌,更是土木工程力學、環境保護與公共安全規範的綜合應用。
未來,隨著都市建設的集約化和環保標準的提高,圍籬石墩將朝向輕量化、高強度、更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例如,可能結合高分子材料實現更高強度的輕量化配重,或在石墩內部嵌入感測晶片,實時監測其傾斜度和位移量,確保城市防線的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