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圍籬網
一支$850元,一袋4支$840元
◎規格:
網目約4*9公分,一片為1M*30M(30M約100尺)
◎材質:
PE新料
◎顏色:
橘紅色
◎特性:
不易斷料,較耐用,顏色鮮明具警示效果
安全圍籬網(Safety Fence Netting),又稱防護網、蓋樓網、密目網、施工安全網等,是一種用於建築工地、道路施工、邊坡防護、或臨時隔離區域的柔性高分子材料網狀防護設施。
它的核心功能在於建立一道被動安全屏障,主要目的是:
防護高空墜物: 攔截施工過程中掉落的建築碎料、工具、瓦礫,防止其直接墜落至地面或公共區域,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隔離與警示: 清楚界定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防止無關人員誤闖危險地帶。
環境美化與防塵: 密目網結構能有效遮蔽工地內部雜亂景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施工粉塵向外擴散,減輕環境污染。
與「乙種圍籬」或「鋼管圍籬」等實體剛性圍籬不同,安全圍籬網屬於柔性圍護。剛性圍籬主要提供結構隔離和抗衝擊功能,而安全圍籬網則專注於細小碎屑的攔截和垂直防護,兩者經常協同搭配使用。
安全圍籬網的可靠性,完全依賴於其材料選擇、編織技術和標準規範。
安全圍籬網主要由高強度聚合物纖維製成,最常見的材料包括:
材料名稱
特點與優勢
應用方向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耐化學腐蝕、重量輕、成本效益高、耐低溫、易於回收。
大多數施工圍籬網、密目網。
聚丙烯 (PP)
強度更高、耐磨損性好、抗衝擊性更佳。
邊坡防護網、重型安全網。
尼龍 (Polyamide, PA)
具備優異的彈性和韌性,吸震能力強。
高處作業的安全防墜網(通常用於承接人體)。
A. 網目密度與防塵效果
網目密度是安全圍籬網最重要的參數之一,尤其對「密目網」而言。
密目網: 通常指網目間隙極小的安全網,標準要求網目尺寸小於100平方毫米,以有效攔截細小的砂石和碎屑。
針織結構: 採用拉舍爾(Raschel)針織工藝,形成不易散開、即使局部破損也不會迅速蔓延的鎖扣結構,極大地提高了安全網的耐久性。
B. 阻燃與抗UV處理
作為戶外長期使用的安全設施,安全圍籬網必須具備以下特殊處理:
抗UV (Anti-UV) 穩定劑: 添加於高分子材料中,防止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導致的老化、脆化和褪色,延長網的使用壽命(通常要求耐戶外曝曬1-3年)。
阻燃處理: 根據法規要求,網材需具備一定的阻燃性,以防止工地火災發生時成為助燃物。阻燃性能通常需通過國家或地區的防火標準測試。
在台灣,安全圍籬網的設置與規範主要依據《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對於安全網,其強度必須符合:
衝擊試驗: 必須能承受一定重量(例如100公斤砂包)從預定高度(例如7.5米)的衝擊而不破裂。
邊緣強度: 網的邊緣、繩索和繫結點的強度也必須符合拉力標準,確保在衝擊時整體結構不會崩潰。
安全圍籬網的應用是多元的,但主要集中在需要防止物體垂直墜落和需要柔性隔離的區域。
這是安全圍籬網最核心的應用。
鷹架外側密目網: 整個建築立面必須使用密目網完全圍繞,緊貼鷹架,以攔截建築樓層內的所有高空墜物。
樓層邊緣設置: 在尚未設置圍牆的樓層邊緣,設置可隨樓層上升的安全垂直網,防止工具、小型材料從邊緣掉落。
部分強度更高的安全網被設計用於水平或傾斜的設置,作為緩衝層:
人體防墜網: 設置在主要作業區下方,用於承接意外墜落的工作人員。這種網的衝擊吸收能力和韌性要求極高。
物料緩衝網: 在物料堆放或轉運區域下方設置,防止物料滾落或彈出。
道路工程隔離網: 使用高可見度顏色(如螢光橙、黃)的圍籬網,快速拉設於道路施工區周邊,以警示和臨時隔離行人。
邊坡防護: 用於新建或維護的邊坡表面,防止泥土和碎石在降雨時滑落。
安全圍籬網的效益取決於正確的設置:
緊密繫結: 網體必須與鷹架或其他固定結構緊密、牢固地繫結,繫結間距需符合標準(例如每間距約50公分)。
拉緊度: 網體應拉緊並儘量靠近建築物,以減少鬆弛度和被風吹動的風險。
重疊與接縫: 在網體的接縫處,必須有足夠的重疊長度(通常不小於10公分),並用繫繩或連接扣件固定,確保沒有縫隙可供物體穿過。
定期檢查: 網體必須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老化或繫繩鬆脫,一旦發現應立即修補或更換。
密目網對於工地環境管理具有積極作用:
防塵效益: 密目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擋空氣中的粉塵和顆粒物,特別是水泥、石灰等細微顆粒,減少工地對周邊環境的二次污染。
景觀美化: 統一顏色的安全網(如綠色、藍色)能遮擋工地內部混亂的作業景象,提升城市景觀的整潔度。
安全圍籬網是成本效益極高的安全投資:
降低事故成本: 有效攔截墜物,可大幅減少因墜物造成的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失維修費用和工程延誤罰款。
材料與人工成本低: 相比於搭建實體牆或板材,安全網的材料成本低廉、重量輕,且安裝和拆卸所需的人力及時間成本也較少。
可重複使用: 高品質的HDPE安全網在妥善維護下,可適用於多個工程項目,降低長期總體擁有成本。
在台灣,《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對於安全圍籬網有明確要求:
搭設高度與範圍: 規定在建築物外側的作業區域、物料堆積場所等必須設置。
材質規範: 要求安全網必須符合CNS國家標準,並在網體上標示製造廠名稱、製造年月、材質、強度、尺寸等資訊。
拆除時機: 規定安全網必須等到永久性的外牆或結構完成後,才允許拆除。
安全圍籬網的未來將趨向更高強度、更長壽命和更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高分子複合材料: 開發結合碳纖維等複合材料的輕量化、高強度安全網,以應對超高層建築的強風和高強度衝擊。
智能監測網: 將光纖感測器或壓力感測器嵌入網體。一旦網體承受了高強度衝擊(例如有人員墜落),或網體發生大面積撕裂,系統能立即發出警報,通知工地管理人員進行緊急處理和救援。
可生物降解網: 發展環保趨勢下的可生物降解或完全回收的網材,以減少工程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安全圍籬網是現代建築工地不可或缺的柔性防護設施,它以高分子材料的柔韌性和專業的編織結構,在防止高空墜物、維護工地整潔和確保作業人員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從材料選擇、編織技術到嚴格的法規標準,每一個環節都旨在構築一道堅固可靠的安全屏障。有效的施工管理必須將安全圍籬網的正確設置與定期維護作為核心規範,確保工程項目在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