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殼採高鋼性ABS,內襯採六點式懸吊帶設計 顏色:白色、藍色、黃色
防護頭盔-透氣式V18
◎符合CNS1336國家測試標準
◎帽殼採高鋼性ABS,內襯採六點式懸吊帶設計
◎頭帶調整結構為專利一指鍵。
◎顏色:白色、藍色、黃色、
◎頤帶基本選配:PY2-S1(Y型滑鈕編織帶)
◎頤帶基本配備:PY2-B (Y型插扣編織帶)
一頂$186,30頂$179
在國際工業安全裝備的版圖中,日本製造的工地帽以其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輕量化設計和卓越的舒適性而獨樹一幟。其中,「日式 018 型」作為一個經典的代表型號,雖然在設計上與美式山型帽有所區別,但它更深刻地體現了日本工業對 人體工學(Ergonomics) 和 佩戴體驗 的高度重視。日式安全帽不僅要保護佩戴者的生命安全,更要確保他們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中保持專注與舒適。本文將以 3000-4000 字的篇幅,從日式安全帽的設計源流、018 型號的結構特點、日本JIS標準的嚴苛要求、創新材料應用,以及在亞洲市場的獨特地位,對工地帽 - 日式 018 進行一次全面的技術與文化解讀。
日式安全帽的設計風格,普遍傾向於圓潤化和低重心。與美式山型帽(如 318 型)鮮明的山脊線和高聳感不同,日式安全帽的外觀更為平滑、簡潔,這不僅是美學上的選擇,更是功能性的考量。
低重心設計: 圓弧形的帽體有助於將帽子的重心靠近頭部,增強佩戴的穩定性,尤其適合在地震多發的日本和需要頻繁彎腰、低頭的亞洲建築工地。
應力分散: 雖然缺乏誇張的山脊線,但日式設計通過帽殼的整體弧度來實現應力分散。它依賴更厚的或多層次的材料結構,以及更優化的緩衝內襯系統來吸收衝擊。
018 型號,作為日式安全帽中的經典款,通常指的是採用 平滑圓頂 設計,並強調 通風性 和 輕量化 的通用型安全帽。它的核心特徵包括:
簡約帽殼: 表面光滑,易於清潔和印刷標識。
短或無帽簷: 方便在狹窄空間或需仰頭作業時,避免帽簷遮擋視線,減少二次事故。
強調通風孔: 許多日式 018 型在設計上引入了可開閉的通風孔,這是應對亞洲高溫高濕氣候的人性化設計。
特徵
日式 018 型 (JIS)
美式山型 (ANSI)
歐式標準 (EN)
帽殼外觀
圓弧、平滑、低調
鮮明山脊線、高聳
圓潤、中性、多側向防護
重心位置
較低,強調穩定性
較高,強調頂部保護
中等,注重整體平衡
通風設計
常見,多為可調式
較少,多為固定式
較為常見
法規核心
JIS T8131 (衝擊、穿透、電氣)
ANSI Z89.1 (Type I/II, Class G/E/C)
EN 397 (衝擊、穿透、阻燃)
主要材料
ABS、PC、FRP
HDPE、ABS
HDPE、ABS
日式 018 的價值體現於其對使用者感受的細微關照,主要集中在 內襯系統 和 通風系統 上。
日式安全帽的內襯系統通常比歐美款式更為複雜和精密。
多點式織帶 (Webbing): 018 通常採用 6 點或 8 點式的織帶懸掛系統。點位越多,衝擊力分散的區域就越廣,傳遞到頭部的壓力就越小。織帶多採用高強度尼龍或滌綸,它們的延伸率經過精密計算,以最大化動能吸收。
緩衝墊(Cushion Pad): 除了織帶,許多 018 型號在帽殼內部和頭部接觸的關鍵點(如側邊、後腦)會添加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高彈性海綿製成的緩衝墊,以提高舒適性和側向防護。
可調節式頭箍(Headband): 日式頭箍多採用精密且耐用的**旋鈕式(Ratchet)或推拉式(Slide-lock)**調節。特別是旋鈕設計,追求單手操作的流暢性,允許使用者快速準確地調整到最合適的鬆緊度,以防止長時間佩戴引起的壓迫感和頭痛。
通風是 018 設計中最具特色的亮點之一。
可開閉通風孔(Ventilation Shutters): 018 型號通常在帽殼頂部或兩側設置可手動開合的通風孔。
開啟狀態: 促進帽內空氣對流,排出熱氣和濕氣,有效降低帽內溫度約 $2-5 \text{°C}$,減少排汗量,提高舒適度和工作效率。
關閉狀態: 在雨天或電氣作業(如果帽體為絕緣型)時關閉,以保持帽體乾燥和絕緣性能。
帽內空氣導流結構: 018 的帽殼內部常設計有微小的導流槽,引導空氣從前額進入,沿著頭頂流動,最終從後部排出,形成一個有效的微循環系統。
日式設計也關注各種附加功能的整合性:
輕量化耳罩/面罩插槽: 附件插槽設計得更為流線和整合,確保附件(如安全眼鏡、耳罩)安裝後不會破壞帽子的低重心和平衡感。
防潮/吸汗帶: 大部分日式安全帽的吸汗帶採用高吸濕排汗的纖維材料,可拆卸清洗,確保衛生。
日式 018 的高性能源於其對材料選擇和製造標準的嚴苛遵守——日本工業標準(JIS)。
ABS 樹脂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這是 018 的主流材料。它提供了良好的強度、光潔度和抗衝擊性。日系 ABS 樹脂的特點是輕量化和優異的成型穩定性。
PC 樹脂 (Polycarbonate): 用於要求更高透明度或極高強度的高端型號。PC 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和抗UV性,但通常成本較高。
FRP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主要用於需要高耐熱性和耐化學性的特殊工業環境。
JIS T8131 是日本工業安全帽的國家標準,它對性能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側重於持久性和安全性。
衝擊吸收測試 (Impact Absorption): 規定從 $1 \text{ m}$ 高度落下的 $5 \text{ kg}$ 圓柱形衝擊物撞擊帽體後,傳遞到頭模的力量不能超過 $4.9 \text{ kN}$ (4900 牛頓)。這與許多國際標準的要求相當或更嚴苛。
穿透測試 (Penetration Test): 要求 $1 \text{ kg}$ 的尖錐體從 $1 \text{ m}$ 高度落下,不得接觸到頭模。
側向擠壓與剛性: 雖然 018 不像歐式 Type II 那樣強調側向防護,但 JIS 標準對帽體的側向剛性也有要求,確保在受到側面擠壓時,變形量在安全範圍內。
日式安全帽中,具備絕緣性能的型號會標註為 「V 類(Voltage-proof)」。
V 類標準: 這些安全帽專門為電力作業設計,要求在 $7,000 \text{ V}$(交流 RMS)的電壓下進行耐壓測試,並且洩漏電流需符合標準。雖然測試電壓較美國 ANSI Class E 的 $20 \text{ kV}$ 低,但 V 類通常聚焦於 $600 \text{ V}$ 以下低壓作業的日常防護。
非導電材料: V 類安全帽必須和國際絕緣帽一樣,避免使用任何裸露的金屬零件。
日式 018 型的設計哲學和優異性能,使其在亞洲乃至全球的特定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018 型號憑藉其良好的平衡性、輕便性和通風性,成為許多亞洲國家(包括台灣、韓國、東南亞)建築、製造、維修和土木工程領域的首選。
建築業與營造業: 圓弧平滑的設計使其在建築工地上易於堆疊儲存,且短帽簷設計更適合腳手架、鷹架等垂直作業。
製造業與工廠: 輕量化是工廠生產線人員長時間佩戴的關鍵。018 減輕了頸部負擔,提高了工人接受度。
高溫作業環境: 通風可調的設計在亞洲夏季的高溫高濕環境中,為工人提供了無法替代的舒適度。
在日本,安全帽不僅是 PPE,它是一種職業規範和社會責任的體現。
嚴格的佩戴規定: 日本工地對安全帽的佩戴規定執行得極為徹底。安全帽必須正確佩戴,旋鈕必須鎖緊,下頷帶必須扣上。這種對細節的堅持,確保了 018 型號在事故發生時能發揮最大效能。
顏色的職業細分: 日式安全帽的顏色編碼也極為細緻,與國際標準有所不同,例如:
白、黃、藍: 通常用於管理、技術和一般作業人員。
綠色、橙色: 可能用於安全管理人員或訪客。
顏色標籤或貼紙: 比起帽殼本身的顏色,日本工地更常使用特殊的顏色貼紙或標籤來標識員工的資歷、血型或緊急聯絡資訊,將人身安全資訊化。
部分日系 018 製造商開始推出環保型號,採用 再生 ABS 樹脂 或 生質塑膠(Bio-plastics),在保持 JIS 性能標準的前提下,致力於減少碳足跡和塑膠廢棄物,體現了日本工業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
即使設計精良,日式 018 的防護性能也高度依賴於正確的使用和維護。
日式安全帽特別強調 「衝擊後即刻報廢」 原則。即使 018 圓滑的表面沒有出現明顯裂痕,內部材料結構也可能因衝擊而產生疲勞或微裂紋,降低下次衝擊的吸收能力。
內襯更換: 由於內襯織帶是吸收動能的主要結構,建議在每 1-2 年更換一次內襯系統,以確保緩衝性能。
帽體壽命: 根據 JIS 標準和製造商建議,即使沒有使用,日式 ABS 材質的帽體在製造日期後的使用期限通常不超過 3 年至 5 年,以對抗紫外線和時間帶來的材料老化。
如果選擇了帶有通風孔的 018 型號:
定期檢查: 需定期檢查通風孔的開閉機構是否靈活可靠。
清潔: 確保通風孔周圍沒有灰塵或油污堆積,影響開閉功能。
特殊環境: 在電氣作業(V類)或有化學品飛濺風險的環境中,必須確保通風孔關閉,以保持最大限度的防護。
日式 018 作為經典的基礎型號,也面臨著工業 4.0 和智慧工地帶來的進化。
日系製造商正積極將智慧技術融入 018 的低調外觀中:
體徵監測: 在旋鈕頭箍內整合 可穿戴感測器,實時監測佩戴者的心率、血氧和體溫,以判斷其是否處於熱衰竭或疲勞狀態。
碰撞與跌倒檢測: 內建微型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當感測到強烈撞擊或工人異常跌倒時,能立即啟動緊急呼救,並通過 內建 GPS/RTK 模組 將精準位置傳輸給安全管理人員。
AR 與資訊投影: 未來的 018 或將在帽簷內部整合微型投影或透明顯示技術,用於顯示導航、作業指令或危險區域警告,實現 增強現實(AR)輔助作業。
為了應對更極端的工作條件,018 的材料可能會持續升級:
輕量化複合材料: 引入航太級複合纖維或奈米材料,在保持甚至提高衝擊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將帽體重量降至極限。
優化散熱: 引入相變材料(PCM)或特殊的散熱塗層,更有效地調節帽內溫度,提高工人在極端高溫下的耐受性。
工地帽 - 日式 018 型,是東方工業設計哲學的典範。它以人體工學為核心,追求平衡、舒適和精密的細節處理。018 的輕量化設計、優越的通風系統,以及對 JIS 嚴苛標準的堅守,使其成為高效率、高質量作業環境中的無聲守護者。在邁向智慧工地的未來,018 的經典設計將持續與前沿科技融合,為全球工作者的安全與福祉貢獻東方的匠心獨運。